湘潭市“十四五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

湘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wsjkw.xiangtan.gov.cn 发布时间:2023-05-29 11:08

 

  为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进一步科学配置全市医疗卫生资源,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、可及性,指导各市县区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以及国家发改委印发《“十四五”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》《湖南省贯彻落实〈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〉实施方案》《健康湖南“十四五”建设规划》《湖南省“十四五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》《湘潭市贯彻落实〈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〉实施方案》《健康湘潭行动实施方案》《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》等文件,结合实际,制定本规划。

  一、规划背景

  (一)现状概况

  1.1 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概况

  2021年,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59个,其中医院80个,妇幼保健院(所)6个,乡镇卫生院(含分院)49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30个,诊所(卫生所、医务室)881个,村卫生室1295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、卫生监督所6个。全市建设了6个胸痛中心、9个卒中中心,3个创伤中心,7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5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,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专科(中医)2个、国家级重点培育项目1个、省级30个、市级86个,建成46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。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972人,其中,执业(助理)医师8616人,注册护士11151人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473张,其中,医院拥有床位17168张,乡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床位3108张。

  1.2 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

  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、入院人数分别达到12367038人次、590611人,其中医院分别占43.21%,80.54%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占51.15%,14.57%,其他医疗机构分别占5.64%,2.06%,每万居民就诊人次数为453.64人次,入院人次数为21.66人次。全市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9.53%,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.2天。

  1.3 居民健康状况

  202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6.28/10万,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.12‰,婴儿死亡率为1.57‰,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上升至23.9%,整体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
  (二)主要问题

  2.1 资源分布配置不均衡

  市域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不足,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,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,农村医疗相对薄弱。中西医发展不协调,现有医疗资源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相比不均衡,三级医院综合能力及学科优势不明显,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例如:儿科、妇产科、精神科、重症医学科等资源短缺,辐射带动作用不够。

  2.2 医疗机构规模滞后

  市域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用地规模普遍较小,部分大型医院超负荷运转,部分公立综合医院、中医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用地紧张,原址扩建可能性较小,需考虑搬迁或新建分院。医疗机构建筑面积规模较小,不满足建设规范要求。

  2.3 应急防护体系不完善

  新冠疫情的发生暴露了重大疫情防控存在短板,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,协同性不强,在疾病预防控制、卫生应急管理、疫情医疗救治、疫情中医救治等方面均存在不足。部分防控体系基础设施薄弱,例如核酸检测、急救设施等。突发疾病监测、预警、处理等应对方式、管理模式还需不断探索。

  2.4 医疗卫生人才短缺

  现状医学领域人才缺乏,高端医疗卫生人才数量偏少,未形成强有力的高端医疗卫生团队。拔尖人才、专业带头人对全市医学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不足。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技术水平总体偏低,城、乡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差距较大,尤其基层缺少富有实际工作经验、技术优良的中青年技术骨干。在人才培养使用、流动配置、激励保障等维持人才持续发展的机制上有待完善。

  2.5 机构协同性不强

 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、协同性不强,各级医疗机构定位不明确,学科间相互支撑、协同发展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,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突出。二级医院未能适应人口老龄化、分级诊疗等新形势、新政策的变化,未能调整发展思路及时转型、错位发展,导致缺乏竞争优势。公共卫生机构、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、缺乏联通共享。分级诊疗制度尚未有效形成,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功能定位不准确,基层机构能力亟待加强,覆盖全生命周期的、连续的健康服务模式尚未完全建立。

  2.6 发展方式不合理

  医疗发展方式单一,仍然主要依靠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大力投入来满足发展需求,社会参与度远未达到预期效果,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。公立医院存在追求床位规模扩张、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问题。部分公立医院规模过大,挤压基层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发展空间,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有待提升。

  (三)面临形势

  3.1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要求

  随着“健康中国”战略、“健康湖南”建设深入推进,“三高四新”“四区一地一圈一强”等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,对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同时伴随着湘潭城镇化、人口老龄化、人口流动迁徙的加速,急需提升湘潭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来促进湘潭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。

  3.2 影响居民健康因素的新变化

  城乡居民健康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,近几年新冠肺炎等新发突发性传染病不断出现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且日益年轻化、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。同时随着老年人生活照料、康复护理、医疗保健等需求井喷,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,托育服务存在巨大缺口。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。

  3.3 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模式

  随着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区块链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,信息化技术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、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,同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深刻转变。

  二、总体要求

  (一)指导思想

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,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。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根本宗旨,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和高水平健康的期盼,以“普及健康生活、优化健康服务、完善健康保障、建设健康环境、发展健康产业”为重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,以健康湘潭建设为总揽,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、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,构建医防融合的基本格局,推进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,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、医护人员受鼓舞、财政保障可持续,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公平、可靠、优质、高效的健康保障,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

  (二)基本原则

  坚持科学统筹,分级管理。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,科学统筹各类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和布局,优先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。实施分级管理,完善健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梯次配置,缩小城乡地区间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差异,分层分类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

  坚持政府主导,社会参与。优化政府主导,落实政府保障、管理、监督等责任,强化资源配置,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,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